天才一秒记住【星月书吧】地址:51xingyue.com
全疏愣是一句话没提自己的私事,还是在劝赵祯立储。
这一刻,赵祯突然有些想哭,底下的这些臣子们,都在劝他立储。
范镇打的是大义牌,欧阳修打的是养老牌,富弼打的是晏殊牌和神童牌,文彦博利用庞籍和司马光,打的是契丹西夏牌,已经去世的杜衍也没落下,打的是遗表牌,而包拯最绝,他打的是绝后牌。
前后左右,有备而来,把赵祯两头堵的死死的。
下面的范镇也开始哭了起来,请求赵祯立储,说自己没有私心,不信让诸位大臣评理,赵祯看着满头白发的范镇,心里也一阵悲凉,也开始哭了起来。
“朕知道卿的忠心,卿所言极是,但当更侯三二年,如今后宫又有一二就馆,再等等,再等等,现在已经有几个月了,等到,等到什么时候就能生来着?"
“算算日子,十阁的周氏今年十月就能生,董氏明年二月就能生。”文彦博立马回答道,如数家珍。文彦博这话一说,赵祯瞪大了双眼,不是,我后宫里的事情,你个文彦博怎么比我还清楚?连日子就算的这么清?
几位大臣也向文彦博投向了惊讶的眼神,底下正在哭的范镇眼泪都停住了。
富弼在旁边只想捂脸,知道你文宽夫结交宫庭,在里面有内线通风报信,但你这嘴,也太心直口快了,怎么能直接说出来呢?
尴尬之际,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枢密使韩琦跳了出来,一锤定音,"今日就这么议定了,等到董周几位妃嫔生皇嗣后,咱们再商量立储之事。"
赵祯松了一口气,底下的大臣们也松了一口气,官家总算是给个准数和结果了,总比之前强,这个漫长的立储拉锯战,暂时休战。
不过赵祯这边刚松一口气,还是追加说道,"至于进士方翰韬,他一个进士科的进士,依照什么杨文公晏元献公的故事,老老实实去外地作他的通判吧,就别留在京城了。"
今天这场立储纷争,赵祯可没忘了,起因便是这个方翰韬授职之事,他如今也算是回过味了,如今大宋,神童和太子之间的联系,实在是绑的太死了,以神童做太子的文章,实在是太好做了,今天就是很好的例子,富弼把晏殊牌打的炉火纯青,让赵祯无可奈何。4144012432
所以现在没儿子的赵祯看着方翰韬,多少有点闹心,有多远滚多远,没生出儿子前暂时用不到你。等我有儿子了,再让你回来效仿你的岳父去。
富弼一听这话,有点急,这官家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不是之前说方翰韬年纪有点小,不能当亲民官吗,怎么
转头就又要把他扔地方去了。富弼想要再争执,毕竟是自己的连襟,富弼还想照顾照顾,但韩琦给他使了个眼色富弼只好又把到嘴的话给憋回去了。
事情议论完之后,宰执们出了崇政殿,富弼埋怨韩琦道,"稚圭兄,如何能让方翰韬他去地方任职呢?他年纪不大,再说能去哪里任职呢?这不是在害他吗?"
韩琦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让他继续留在京城,才是真正的害他,今天立储之事,咱们多少有点逼迫官家太过了,再催逼下去,就不好了,也该让一步了。”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让方翰韬能去哪里当他这个通判?年纪还是小了,要是有个十七岁就好了,他今年才十四……"
“不,其实是十六。”韩琦突然说道,"你别忘了,当时在抚州,为了制造这个‘抚州神童’,王说把他的发解试贡录给改小了两岁。如今用完了,官家也给了立储的准数,就把他岁数再改回去吧。"
富弼一拍脑袋说道,说他十四岁太久了,我都忘了他已经十六岁了,回去跟晏家小女儿订亲的细帖八字,也得再重新改回去了。
接着韩琦补充道,回去你们中书门下堂除,别忘了王说有功,他的抚州通判任满了,记得把王硕的磨勘减了以作酬劳。
富弼点点头,说道,"王说的事情好办,关键是方翰韬的事情,该给他弄到哪里当通判呢?该给他找个年长老成的知州,照看好他,之前翰林学士孙凶跟我说,不如去给他弄到常州当通判,稚圭你觉得呢?"听富弼这么问,韩琦默默的回答道。
“去常州吧,王介甫也要去那里当知州了,让他俩搭班子,介甫看好方翰韬吧。”
第五十三章戮力乘田岂为名
中书省政事堂内。
正在这群新科进士等到不耐烦的时候,几位宰执们才施施然而来,惹得堂内进士们一阵骚动,在宰相文彦博的示意下,中书房的吏员们开始操办这些高第进士们的差遣拟注工作。
在大宋授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员多阙少,竞争激烈,再加上大宋的朝廷官僚机构叠床架屋,铨选的流程十分繁琐冗长。
方翰韬他们这些高第进士应届生,多少已经算特殊批次享受照顾,在给吏部缴纳完文状,赦牒等脚色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首先由吏部南曹进行综核文书,然后由铨司进行考稽复核,最后吏部形成了初步的审核意见,再报送中书门下,由中书门下的吏房进行最后的拍板,上报给宰相们进行堂除。
现在终于通知结果了。
状元窦卞的差遣是汝州通判,李冈是湖州通判,而方翰韬则是常州通判,讲道理,方翰韬看到这个结果还吃了一惊,韩维他们策划了半天,最后还是按照规矩故事外放到地方当通判了,和往届第三名的待遇一样。
而且常州还是王安石马上要上任知州的地方。方翰韬本以为自己要留京暗太子读书了,结果是跟王安石王三叔搭班子,世事多少有点奇妙了。
这是前三名的结果,起步便是京官,资序便是通判,起点十分之高,让旁人艳羡不已。
而剩下的人里面,吕惠卿是真州军事推官,选人四阶的官职,没有脱离选海,不过好在真州就在常州隔壁,方翰韬跟小吕也算是当了邻居,有空还能见一见。
这么忙活一通,一甲二甲高第进士们的堂除算是结束了,进士们开始堂谢宰执们,文彦博,富弼等人端坐在座位上,也要一—对这些进士们勉励一番。
等到了方翰韬这里,文彦博没说什么话,富弼语重心长的跟他叮嘱道。“此去常州,勿要生事,且做一循吏,依样画葫芦。”
方翰韬听富粥这么说,心里略微有点诧异,但想到富相公现在好歹算是自己的准连襟,专门嘱咐也是为了自己好,便点头受教。
进士能有堂除资格的不多,不一会,堂除这里的程序就结束了。
不过虽然有了通知结果,堂除这个环节算是走完了,大家也都知道了自己接下来的具体差遣,但奈何流程还没走完,注拟堂除后,还有一系列程序要走。
铨司那里,将经过吏部南曹勾堪印书的材料牒至门下省,进入内中,批出降至尚书都省,承赦者将除注文案送至甲库,甲库给出签符,并送吏部南曹,格式司,官告院。
然后由舍人院命词,官告院出告身,也就是委任状。格式司填阙注籍,南曹颁发印纸历子。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才算正式把文件领到手,流程全部走完。
当然和之前唱名赐第的谢恩银类似,走这些文书流程,为了领告身和历子,朝廷也不能白搭工搭料,还得老老实实给缴纳一定数目的“朱胶绫纸钱”,也就是工本费。
不过这些许小事,已经完全上岸,并且预订上软饭的方翰韬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娶了晏家的女儿腰杆瞬间就硬了。
跟大伙一起从中书门下政事堂出来后,方翰韬刚出中书省还没走多远,突然韩维又冒了出来,悄悄的给方朝韬打了手势,方翰韬会意,跟旁边的吕惠卿等人说声得罪,便脱身出人群,小心翼翼的来到韩维这里。
一见面,韩维便低声跟方翰韬说,”且跟我来,咱们去尚书省都堂,有人想要见你。”
方翰韬听到一愣,但听到是尚书省都堂,顿时心里明白了。
大宋的“都堂”,也就是政事堂,其实是有两个,一个是中书门下省的都堂,也就是方翰韬他们刚刚由宰相文彦博,富粥主持堂除的地方,另外一个,就是尚书省的都堂了,位于利仁坊,后蜀故主孟租的旧第,与中书门下省的都堂寒酸狭小的窘迫样子相比,尚书省都堂富丽堂皇,一些礼仪活动,如八座集议,定谥,祠祭等都在这里举行。
另外枢密使议事见客,也是在尚书省都堂内。
方翰韬破韩维一路领着,进了尚书省都堂大厅,里面已经坐好了一些人,审核刚去世不久的前宰相杜衍的谥号。杜衍的谥号已经由吏部考功司和太常礼院拟定好了,是为“正献”,现在流程走到了尚书省都堂这里,等他们走完程序,便牒本家与史馆遵行。
韩维带着方翰韬穿过大堂,到了旁边两厢的视事阁中。枢密使韩琦就一个人端坐在里面,静静的看着手中的文书案卷。韩维把方翰韬带到之后,悄声跟韩琦禀告了一句,”枢密,人已经带到了。”
说完,便告退了。尚书省都堂视事阁内,只剩下方翰韬和韩琦两个人,方翰韬在旁边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站着,一声都不敢吭。而韩琦依旧在翻看手中的案卷,头都没有抬起来,看过方翰韬一眼。
视事阁内一片寂静。
过了许久,韩琦终于看完了手中的文书,放下了笔,搁在书案上,揉了揉眼睛,抬起头来,才对方翰韬说道
“此去常州,切记切记,务必要谨慎,凡事多想一想,安分一些,常州凶险,乃剧繁之地,一隅,事关六路发运司与东南漕运,如有差池,京城难安。不要多生事。”韩琦对方翰韬如是说道。
这话方翰韬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怪不得之前富粥跟他也这么说,如今韩琦又要特地嘱咐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