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
而贾宪能有这么高的造诣,与他的客观条件也是分不开的。搞学木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在钦天监有优厚的待遇,保证专心研究,也有历代的历法计算学习资料,推算历法中对计算的高需求。
这些客观基础条件凑在一起,贾宪才能在多项式理论上有了突破性进展。
而这个卫朴,据沈括讲,出生在贫民家庭,自幼对算学便很有天分,凡木书算数,令人就耳一读,即能谙诵,没有师承,自学成才。
又因为家里穷,白天只能出去干活来维持家里生计,只有晚上,才有功夫凑在油灯下研究算学,条件恶劣,时间长了,他的眼睛高度近视,什么东西都看不清了。
要知道,卫朴今年才三十刚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近视程度就跟欧老师一个老头子看齐了。眼瞎的人啥活也干不成,卫朴又穷,算学历法在此时的大宋,那就是个天坑专业,没有相关对口就业岗位。而且他出身太低,一个淮南小乡村里的瞎子也进不去大宋东京皇宫里的钦天监。
故而只能选择与算学历法最贴近,也是瞎子主要从事的职业:算命先生。在楚州的北辰镇神祠中摆摊给人算命糊口为生。
沈括就是在游历楚州时候,看见神祠里有个算命瞎子在布算算筹的时候,感觉有点意思,便上去跟他攀谈,才发现这是隐于乡野之中的算学天才,二人也成了朋友。
听着卫朴这经历,方翰韬越听越觉得这像个民科,碰瓷钦天监的顶尖专业人士贾宪,更有种民间老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既视感。什么还都瞎了,仍然在算学上造诣冠绝天下,你当这是大宋版小欧拉啊?
但最后方翰韬还是相信沈括的眼光,方翰韬便派人去楚州,将这位卫朴和他的徒弟给请了过来。反正成色如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方翰韬亲自对这卫朴考较一番,结果下巴差点没被惊掉。
这个卫朴不仅心算过人,方翰韬出的那些大数运算,这边方翰韬算盘还没打好呢,那边卫朴立马就报出了答案,又准又快,简直是人肉计算器。
当然卫朴不仅心算超常,连对二阶等差级数,高次方程,多项式理论这些历法精深之学上,同样惊才艳绝,和接受完整大学数学教盲的方府判谈笑风生。
甚至谈到兴浓之处,卫朴还和方府判分享了他最近的学木发现。
根据当今大宋颁布天下,由钦天监贾宪的老师,学者楚衍与历官宋行古在天章阁于天圣元年颁布天下的《崇天历》,在十一年后的七月十五日,将会发生月食。
但是经过卫朴仔细推算,《崇天历》的误差太大算错了,月食绝对不可能发生在那天。好家伙,不仅是大宋版欧拉,现在又成了大宋版哈雷了。
一番交流下来,方翰韬不得不承认,沈括说的确实没错。卫朴的算学历法水平,确实是此时大宋顶尖。
数学方面,客观的学习基础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在超常的数学天赋面前,足可以无视这些客观上的些许差距
有了卫朴等人的加盟,算学学堂的筹备工作,就变得事半功倍。卫朴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在楚州算命的时候,后来因为历法上造诣高深,打出了小名气,有很多人来请教,也收了一些助手和徒弟。
这些徒弟虽然水平天赋没有卫朴这么强悍,但是跟着这样名师学习下来,在算学上还是有些本事的,充当学堂的教室和助教队伍,是哆格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像卫朴一样,精于算学,但是沦落民间的平民,都被沈括和卫朴叫了过来,一起共聚常州方府判的麾下,搭起了算学学堂的架子。
这也是方翰韬能有底气在算学学堂搞衡水模式的底气所在。不然师资力量不足,连讲课的人都不够,哪还有
多余人手出题,批作业。
搞题海战术,也是要老师的。
对于卫朴这样的顶尖算学人才,方翰韬也不打算只让他办速成班教小学,这样太屈才了。卫先生听方翰韬如此说,想要起身准备向方府判行礼道谢,却破方府判按住。
“卫先生就好好在常州住着,日后等算学学堂之事有成果了,本官和王知州商议好了,后续会上书朝廷,赠予卫先生常州州学教授一职,安心在此钻研算学,争取把常州州学这里,办成唐代的算学国子监一般,让钦天监那里的人,也瞧瞧咱们常州的厉害,到时候也能让其中如卫先生一般人才,有了入钦天监的进身之阶。”
这让卫朴惶恐不已,没想到他在民间乡村沉沦多年,终于遇到贵人赏识了,而且一上来就要给他官,州学教授,说大不大,虽然是不入流的官,但那毕竟是官啊!
想想自己之前在庙里摆摊算命,听沈括的话,被请到常州,跟方府判交流一番算学历法之后,瞬间草鸡变凤凰,阶级升迁了。
这段时间,他都有点怀疑是不是出现幻觉了,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到堂堂一州通判的青眼。
他又笑着对毕进说道,“同样的,还有毕大工,等这活字印刷木改进不错,本官也会向朝廷推举,追封毕公,以褒莫其发明活字印刷之术。”
被点名的毕进和卫朴面面相觑,得官太易,甚至让他俩感到自己德不配位了。
不过方翰韬却觉得卫朴和毕进配的上这番待遇。当然不止他俩,等常州的事情有结果后,他会向朝廷统一申报推荐名单,无论是工匠还是算命先生,只要有一技之长,方翰韬就不介意给足待遇。
他可不像大宋这些官僚士大夫们,自比清流,很多时候瞧不上这些底层人,作为后世理工科社畜,他也深知技木人才的重要性。
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那答案肯定是人才。
而考虑到卫朴之前悲惨的生活经历,像他这样的算学人才,可能埋没在民间的会更多。这是他在常州地方主政,另外要做的一件事。在地方才能挖掘培盲人才。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这样子,自己后面无论要做什么事情,手底下有人才,才能干的顺手。不仅是为了常州执政,再接下来,主持东南五州铁冶改革,甚至一步步跟随者王三叔,走向中枢,都熏要自己的行政班底。
这是他在京城参加科举,和韩维,欧老师他们学习到的第一课。在大宋搞政治,必须要有朋党,手底下也必须要有嫡系班底。不然空降领导谁听你的?
搞政治喻,就得要一心搞团团伙伙!
眼下在常州的算学学堂,是他走出的第一步,方田均税,也是他的实验练兵计划。种下的一颗小小的种子。现在看来,生长的趋势很良好,很快,就能看到破土而出了。
第四十九章一壶浊酒喜相逢(上)
秋风已起,暑热褪去,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八月上旬,大宋嘉祐二年的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之前这段时间的常州州城内,大新闻是换着花样连着出,天天大的要来了,给常州城的百姓们都快整麻了。
先是夏天铁冶科配的谣言传的遍地都是,然后无锡县那边铁监突然又莫名其妙的崛起,突然造出了好多犀利的钢器,让无数外地商人蜂拥而至,钱财跟洪水一般往常州这边涌来,连带着常州的铁匠们全都在铁监的优厚待遇下脱贫致富,阶级跃升。
直观反映就是很多穷苦打了半辈子光棍的铁匠们最近掀起了一股结婚潮,有家室的也开始纳妾。铁匠这个职业在常州婚恋市场的议价疯狂飙升,成为了进士官吏之下,百姓们招女婿的首选职业。再后来就是南禅寺大案,和州府胥吏贪污案,让常州城震动万分。随后就是算学学堂开学,学堂一开,连带着在常州城内出现了一道新的奇景。
这一天的早上,伴着算学学堂生徒的早操呼号声,州府幕僚胡宗愈便打着哈欠,早早起床,洗漱完毕,推门而出,去寻知州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和王安上。
不多时,都顶着黑眼圈的王家俩兄弟也出来和胡宗愈汇合,今天他们仁有个任务要做。
此时天还未亮,朦胧时分之际,便有算学学堂的学子们统一着装,列成整齐的队列,喊着口号,从常州州府到武进县县衙来回一圈跑步,旁边还有早起的市民嬉笑围观。
胡宗愈和王家哥俩走在街上,看着这幅热闹的景象,胡宗愈笑道,。
“要么说还是子豫会整人,把这些未来要做吏员的人当丘八们折腾,还顺带着让整个常州城百姓早上都睡不好觉。”
王安国和王安上哥俩也笑了起来。年纪最小,也最跳脱的王安上戏谑道。
“谁说不是呢?恐怕不止是常州百姓破小方这么折腾。连带着三哥,多年养成熬夜看书,早上起不来的恶习,也破小方给狠狠的整改掉了。”
“确实,盯着这么多人扯着嗓子三更天喊着那口号,纵使诸葛卧龙,也难卧高堂之上,从容徐吟梁父。”王安国也不觉莞尔,笑着附和自己六弟。
一说起自己的兄长王安石,王安上和王安国就乐了起来。
王家兄弟关系和睦,王安石虽然为官治学严谨,但私下里和家人朋友相处,却是一个很随和爱开玩笑的人。王安石因为年轻时爱看书,书瘾很大,有时候白天看不够,晚上熬夜点灯通宵接着看。平日晚上看到深夜,
早上难免起不来。长期下来,就养成了夜猫子这作息规律,连带着王家这几个兄弟也是如此。
但自从算学学堂开学以来,在方翰韬的严格要求下,学员们早起跑操喊口号,一百五十多号人天天大清早扯着嗓子嗷嗷叫,魔音灌耳,第一个遭重的,就是夜猫子王安石。
早上睡得正香补觉呢,被人突然惊醒,换谁谁也绷不住,想要入睡也睡不下,学堂刚开学的那段时间,害得王安石整天睡眠不足,顶了好几天的黑眼圈。
而王安石倒也好脾气,不乱发起床气。直到有一天中午,大家聚一起吃饭的时候,王安石逮到机会,想起来这个事情,便温和的对方翰韬说。
“子豫,你看看这学堂的早操,是不是该取消一下啊?毕竟乡校故制,周礼以降,未闻圣贤有此早操之道。实在没必要折腾这些学生了。”
小说推荐:《忍者记事》《皇长孙的团宠日常》《港娱天后1988》《白衣披甲》《邪神竟是我自己》【志怪书屋】《买活》《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嫁给铁哥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