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
这是夸赞赵祯一朝人才礼制完备,直追三王之治的意思。
虽然赵祯口上这么谦虚,但是谁都能看出来,他脸上欣慰的表情,根本收不住,显然对这几句话满意至极。再看赋文的后面,虽然又说一些时弊之事,但最后收尾又是笔锋一转,说道租宗基业不敢忘,当砥砺前行,我将无我,不负往圣……云云。
一通文章看下来,又红又专,赵祯心情为之大好。最后审阅完,赵祯对嘉佑二年的殿试头甲次序,和状元的人选,心里都有数了。
第四十三章玉笋班名驰北阙
待到三月二十六日,试卷考较完毕的第二天,便是唱名赐第的日子了。东华门外,人群攒动,方翰韬和曾巩,曾布等人也一起来到这里等候御药院放榜。
和省试放榜差不多,殿试榜单是贴在东华门侧的朱墙上,先是放榜,然后便有御药院和军头司的御前班直们组织举人们按照次序有序进入崇祯殿,如同之前考试一样,那里由皇帝和宰执重臣亲自举办唱名仪式。非常的郑重。
只不过在这里等待殿试录取结果的,不止是举人们。
方翰韬目瞪口呆看着一群人,驾着三辆大平车挤到东华门侧,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领头的赫然是暴发户模样的商贾,车上箱笼堆积,东西装的满满的,前面拉车的马匹都不堪重负,是不是发出嘶鸣。
“二叔,这是干什么的?”方翰韬一时没搞懂这架势,问旁边的曾巩道。
曾巩还没来得及回答,章惇倒是抢先说道,“这可是榜下捉婿,等会皇榜一出,便是这些人出手之时。”说着话间,章惇倒是不怀好意的对方翰韬笑了起来,让方翰韬一时之间毛骨悚然,"小方啊,等会你可留点神,低调一点,他们抢起女婿来,下手可一点不比禁军的丘八们轻,就差直接上绳索了。"
“子厚你还是说的玄乎,故弄玄虚。”曾布嘴一撇,"咱们这届进士不都是已经定了吗?早不捉婿,为何偏偏拖到现在才来捉?这不符合常理啊。"
听曾布如此说,章惇眼睛快没翻上天了,他和曾布关系属实一般,就算一起出去嫖,一起扛过枪之后,亦是如此。苏轼跟曾布关系不错,给他解释道。
“这捉婿和做买卖一个样子,买卖两方都乐意,方才能成交。之前省试还没赐第呢,卖方的价钱都没标出来,买方如何来抢呢?毕竟这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能是一个价钱吗?我记得现在一甲进士的价格,已经涨到五千贯了吧?”
听大苏老师如此解释,方翰韬和曾布俱是咋舌不已,好家伙,这是相亲呢还是投资股票呢?
“我看小方之前省试已是第四,殿试也能升甲,之前又一直刻苦温书,一甲是肯定稳了。”章惇坏笑道,如此俊才神童,又是进土高第,只怕等会一出来,就要被东京城内豪富勋贵之家给五马分尸,看杀方郎,乐极生悲了。"
听章惇危言耸听,方翰韬初时不以为意,但看了一圈,却悚然发现,大伙全都脱单了,就自己是异类,还是个单身狗。
章惇和吕惠卿,还有王韶自不必说,他们早就订亲了,而苏轼更不例外,大苏老师三年前,十九岁的时候,娶眉山邻邑青神县的乡贡进士王方之女为妻,王夫人名弗,时年十六。
哥哥都这么厉害,作为弟弟的小苏同学也不敢落后,苏辙是前年娶的媳妇,结婚的时候,苏辙才十七岁,新娘才十五,妥妥的早婚。
至于曾布,前几天曾巩刚刚给他订了亲,未婚妻是襄阳才子魏泰的妹妹,魏泰和曾巩是老相识了。
而且听说那位魏小姐工于诗赋,才情俱佳。据某天晚上喝酒回来,美的鼻子冒泡的曾布睡前给方翰韬吹牛逼道,他这个未婚妻的才学,可比只会写诗套公式,作赋背八股“我将无我”的某方姓举人强太多了。
“要她来参加省试,高低也是个第三名,第四名都算考试发挥失常。”当时醉醺醺的曾布原话就是这么说,把方翰韬气的牙痒痒,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只能说文人相轻这种事,在熟人好兄弟之间也时常发生。
至于方翰韬的婚事,他自己在这件事上却是无能为力。在大宋,结婚娶亲这种事,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而方翰韬的老爹方仲永眼看是个不靠谱的,根本不能指望他了。
不过方翰韬事实上的生理年龄才十五岁,以一个现代人观念来讲,结婚对他来说太过遥远了。加上之前沉迷做题和内卷,这件事很早就忘掉了。女人只会影响我刷题的速度!
直到今天准备观榜,看到榜下准备捉婿,跟搞投资买股票的豪商巨贾们之后,方翰韬才惊醒过来,这不是在后世,而是在大宋,对于大宋人来说,十五岁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了,之所以有很多土人,比如曾巩,到三十才结婚,那是因为科举不第,但这个限制条件,在如今已经板上钉钉中进士的方翰韬面前,压根已经没有了。
换言之,他已经到了该考虑结婚的时候了。
一时之间,方翰韬都有点头疼了,这道题他不会做,多少有点超纲了,婚姻大事,可是影响一辈子,但他现在一点数都没有,如同无头苍蝇一般。
是在这些豪商巨贾们面前,把自己卖个五千贯的好价钱,从而吃上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富婆的软饭呢?还是如同富弼,冯京一般,找个高官显宦的大家闺秀,从而借泰山之力,踏上升官快车道呢?
亦或是跟曾布,大苏老师,王三叔那样,经熟人介绍,与青梅竹马(方翰韬已经进入幻想时间了,并没有意识到他从小到大并没有青梅竹马的现实)长相厮守,过上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幸福生活呢?这道单选题该如何做,真的好痛苦,就不能全都要嘀!
虽然方翰韬心理活动不少,戏倒是很多,但其实也就一会的事。这时东华门内,东华门内,出来几个内侍,开始张贴皇榜,军头司的御前班直也出来组织秩序,马上要入场进殿唱名了。
众人见状,哗啦啦的一下涌了过去。
皇榜上只有姓名,但并没有排名次序,这个得等到进殿唱名之后才能揭晓,不过今年由于殿试不黜落,这个皇榜也就没有了意义,故而无人看榜,御药院的内侍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干脆直接开始组织进殿之事了。
进殿的入场手续还是如同之前殿试一般,大家拿着自己的字号,坐到当时考试的位置上,对号以次拆封,防止坐错位置,接着转送给两府的宰相们。
紧接着官家赵祯临轩落座崇政殿上,宰相文彦博,富弼,枢密使韩琦等两府相公,将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用牙篦点读毕,做好最后的确认工作之后,宰执们立于上前,阁门立于御案之西向,一时间殿内万籁俱寂,唱名正是开始。
首相文彦博拆开进土及第的名单,也就是一,二,三甲进士。首先便是状元,只听文彦博说道。
"一甲第一,京东路许州发解举人窦卞。"
文彦博说完,隔门便高声重复,传到阶下军头司卫士,底下的卫士们便齐声高呼而传其名。
这个环节叫做传,亦谓绕殿雷,呼唱三四声之后,廊庑下出来一个激动到浑身发抖的举人,卫士们立刻到他面前,一左一右把他夹起来,沉声问道,"且报家门!"
卫士们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板一眼。这套流程唤作“翼赞”,也是大宋科举的规矩流程之一。
也不知道是谁定下的这个规矩,真的是够脑残的,跟架犯人一般把窦木架起来,让方翰韬在旁边看的暗自好笑。
只见那个举人哆哆嗦嗦,躬身答道,"京……京东路许州贡举人窦木,父窦广。"
确认之后,军头司的卫士们便窦木架到廷下,对着玉墀,且躬未拜。廷上宰相文彦博问以乡贯、父名,卫士则以对。确认没找错人出乌龙之后,文彦博便开始高声宣读窦木的卷子。
这个程序也叫作进读状元卷,宣布他就是今年贡举的状元。
老实来讲,今年状元算是大爆冷了,考前大伙都没听说过窦木这个人,方翰韬也很纳闷,他心里猜度状元可能合是吕惠卿,要么是开封府解元林希,要么,稍微不谦虚一点,自己也是有可能的嘀,结果半路又突然杀出了这个窦卞。
你是?
但听完窦木的卷子,方翰韬知道,这个状元人家是名副其实。
与方翰韬的《民监赋》相比,窦木的赋写的就更有水准,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屁拍的力度大小适中,方翰韬跟人家一比,多少有点用力过猛了,过于谄媚了。不过这也没办法,方翰韬毕竟是靠做题投机取巧上来的,硬实力不如人家窦木大巧不工,马屁拍的多少有点着相了。
接下来便是一甲第二名,毫不意外的,第二名便是省元李凶。这个倒是没啥疑问,方翰韬他们在底下也明白
了,本来殿试第一也应该是李凶,只不过他有官身,只能依冯京故事,屈居第二了。
紧接着,便是第三名了,方翰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殿试前三名,起步便是通判,方翰韬对这待遇简直羡慕得流口水,干进前三名,自己一当官就能和抚州的王通判一样威风了,说不想要都是假的,这要是错过了,以后可能多奋斗十年都不止,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到底谁会是第三名呢?方翰韬内心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会不会是林希,还是小吕呢?自己费尽心思,拿着放大镜找四代赵宋官家的优点拍马屁,这番心思到底能不能起作用,帮助自己压倒林希和吕惠卿呢?忐忑间,听到文彦博高声说道。
"一甲第三名,江南西路抚州贡举人,方翰韬。"
噫!我成方通判嘞!
一阵狂喜,涌上了方翰韬心头,悲喜之下,他都有些虚脱了,两条腿瞬间软了,站都快站不住了。
幸好此时,军头司卫士及时在两边夹住了他,卫士们温暖强壮有力的胳膊,将他及时“翼赞”住,免得他跌倒当庭出丑。
只能说现在的方翰韬,终于体会到为什么会有这个莫名其妙的规矩了。
设置这个规矩的人,真的是太英明了!
小说推荐:《封神:开局被抽龙筋》【读趣阁】《破云》《这个武神太极端了》《制霸超级碗》《无限旅游团》《领主又红名了》《又逢君》【落秋中文】【平凡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